職業性聽力損失是什麼?
職業性聽力損失是指長期暴露在高噪音工作環境下,導致耳蝸的毛細胞受損,所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人類一般交談聲音頻率通常在250Hz~2,000Hz,而職業性聽力損失於3,000~6,000Hz音頻下造成影響。
職業性聽力損失是指長期暴露在高噪音工作環境下,導致耳蝸的毛細胞受損,所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人類一般交談聲音頻率通常在250Hz~2,000Hz,而職業性聽力損失於3,000~6,000Hz音頻下造成影響。
香品一直是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祭祀工具,不過拜拜時到底要不要燒香?這是近年來常被提起、爭論不斷的議題,由於現代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燒香對人體健康與環境產生巨大的危害,然而,一般民眾信徒卻認為,拜拜不拿香,對神明不夠虔誠,所祈求的心願似乎無法上達天聽,究竟,信仰的傳承和呼吸乾淨空氣的願望,要如何兩全?
根據臺北市政府主計處106年底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服務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達81%,其中百貨業、美容美髮業、保全及清潔服務業、餐飲服務、加油站等勞工工作時常需「久站」,而久站是罹患足底肌膜炎危險因子之一,雇主對於所雇勞工,在工作時需久站的情況下,應提供座椅供勞工以坐姿工作或改善勞工鞋子型式等預防職業傷害措施。
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漸漸退化,且伴隨著運動或工作帶來的傷害,恐會導致關節的病變, 其中,膝關節是最常見的關節病變。因膝關節每天承受體重兩倍的重量,若蹲、跪、跳、上下坡或背著重物,壓力更可能高達6~8倍。 為避免膝蓋提前退休,該選擇哪種護膝來輔助?目前市面上護膝產品琳琅滿目,要怎麼挑選最適合的護膝呢?
倉儲貨運業對於儲備運輸物流快速配送的服務,縮短國際間的距離,在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發展具關鍵性的角色。然而,搬運作業人員因重覆性搬運動作及不當身體姿勢,易造成肩、頸、手腕、下背痛、背部肌肉拉傷等累積性肌肉骨骼傷害。對員工個人及企業在勞動生產力、醫療復健、保險給付等造成損失。
腕隧道症候群在台灣是很常見的職業病! 好發於工作上需要重覆性腕部活動的工作者(像打電腦、生產線裝配工作…等等),最常見的症狀有手部疼痛、灼熱、刺痛或麻木感、手部功能障礙等,容易影響生活品質 ,一旦有症狀發生,務必要馬上找醫師做診斷和治療,以減少手腕發生永久性傷害的可能 。
又見「紫爆」!空氣品質差,各種污染物在空中飄揚,想不吸到都很難!尤其是懸浮微粒PM2.5,體積小到可以輕易穿過肺部,甚至直接進入血液流竄全身,容易提升肺癌等風險。既然不吸入很困難,只好想辦法降低傷害。就讓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教大家,吃哪些食物有助於對抗PM2.5!